二、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王(wang)关中”“说(shui)项羽”“美姬(ji)”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军霸上”、“王关中”;抓点同为名词作动饲用,读第四声 。
“成五采”、“为(We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第二件骨‘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 。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古今异义:
“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
固不如也 。”“固”,本来 。
通假字:
“具以事告”,“具”通“俱”.
“要项伯”,“要”,通“邀”
“毋内诸侯”,“内”通“纳”
“不敢倍德”,“倍”通“背”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
词类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调用,编造名册 。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
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谁”介宾短语“为大王”作“为”的状语,“者”助词“的”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
②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 。《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 。”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 。”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 。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 。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两段,教师行间巡视,释疑解难 。
小结: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鸿门宴”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
推荐阅读
- 舞蹈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高一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 榆树什么时候移栽成活率高一点 榆树什么时候移栽成活率高
- 高一上学期自我鉴定200字 高一上学期自我鉴定
- 国际妇女节走心祝福语文案100句
- 祝妇女节快乐的祝福语 2021最新妇女节快乐祝福语文案
- 2021最新妇女节祝福语文案简短
- 冬天的美景高一满分作文800字
- 冬天的景色满分作文高一800字
- 描写冬天景色的优秀作文 冬天的景色优秀作文高一800字
- 女神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2022_女神节祝福语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