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5篇( 五 )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 。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赶上来 。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9月5日--9月11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9月12日--9月18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9月19日--9月25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4
9月26日-10月2日
二、线与角
5
10月3日-10月9日
国庆节
6
10月10日-10月16日
二、线与角
7
10月17日-10月23日
三、乘法
8
10月24日-10月30日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9
10月31日-11月6日
四、图形的变换
10
11月7日-11月13日
期中复习、考试
11
11月14日-11月20日
五、除法
12
11月21日--11月27日
五、除法
13
11月28日-12月4日
五、除法
14
12月5日--12月11日
五、除法
15
12月12日--12月18日
六、方向与位置
16
12月19日--12月24日
七、生活中的负数
17
12月25日--12月31日
整理与复习(二)
18
元月1日----元月7日
八、统计
19
元月8日----元月14日
总复习
20
元月15日---元月21日
期末总复习
21
元月22日-元月28日
期末考试
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
1.“表内除法”的复习 。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 。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 。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 。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 。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
4.“克和千克”的复习 。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 。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