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法与学法
本部分知识牵扯到微观粒子较为抽象 , 因此多媒体演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多种形式 ,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 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通过实验、观察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及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 。我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 放映地球"水球"图片 , 暗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 并通过复习水的组成引入 。
2、分子特征的探究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 我是按照课本的体系 , 以常见的宏观物质——水的三态变化引起思考 , 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水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然后再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一些常见的宏观现象 。
微观——宏观——微观 , 这也是化学这一学科特点的体现 。
首先通过一滴水、一块糖、一口气中所含的分子数与等同个数的小米所占的体积作对比 , 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让学生自我总结引出分子的特征之一:分子很小 。
初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 , 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 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 , 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 , 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在总结了几个可能的变化原因后 ,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探究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 。观察不同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情况让学生总结不同状态水分子的特征 。然后我引入水三态变化动画模拟 , 得出水在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并讨论其变化属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从而复习回顾了第一章知识 。再让学生通过两个实验进一步深化总结分子的特征:分子间有间隔 。
3、水的天然循环
至于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较为简单 , 我安排学生自己讲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 , 加深理解 。我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这一部分 , 知道水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节水观念 , 爱护水资源 。
4、作业
课后作业重点突出了东营市号称油城 , 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解石油开采过程爱家爱国;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一个家庭小实验 。
初三化学第一节课教案5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
(2)会观察实验现象 , 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 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
教学重难点
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
2. 物质的分类 。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2-(或HC03-)离子的检验 ,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o H20、Ba( 0H) 2、Ca( 0H) 2 。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
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 , 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 , 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推荐阅读
- 初二升初三化学衔接教案 初二升初三化学入门教案
- 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片段教学设计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设计
- 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绪言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 新学期初中化学备课组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总结 化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教学重难点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化学学科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