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下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三 )


1.正压力FN的确定 。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F=μ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②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μ<1 。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
问题:1.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 。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
二、新课教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