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什么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 , 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 这一年作者48岁 , 因厌恶仕途 , 辞官离京返杭 , 后因迎接眷属 , 又往返一次 , 在南北往返的途中 , 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 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 , 不禁触景生情 , 思绪万千 , 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 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
扩展资料:
《己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 , 或议时政 , 或述见闻 , 或思往事 , 题材十分广泛 , 内容复杂 , 大多借题发挥 , 抨击社会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 主张改革内政 , 抵抗外国侵略 。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 , 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 , 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 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 , 想象丰富、奇特 , 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 , 这连绵的青山处处都是好地方 , 处处都可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 , 何必要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 ,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 。“只解沙场为国死 , 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徐锡麟的《出塞》 。所以“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节选自这两处 。
“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 ,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 , 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 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 , 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 。“何须”指为什么要 , 含有“用不着 , 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主要表现了出征者即便面临为国捐躯的情形 , 也仍旧觉得死得其所 , 为国家奋不顾身 , 根本不考虑身后事的无畏与伟大 。这两句话充分地体现着满腔报国之心的豪迈英雄气概 。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这连绵的青山处处都是好地方 , 处处都可以用来埋葬忠勇壮士们的遗骸 , 何必要再去用马革包裹遗体送回故乡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什么意思】前句出自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后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七言《出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