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叫“读若” 。比如,“氓,民也 。从民,亡声 。读若盲 。”
为什么已经说“亡声”了,还要说“读若盲”呢?《说文》里的“读若”,包含两种种情况——音义相同的读若;音同义异的读若 。
篇幅原因,不再详述 。
六
许慎这种“读若”的办法,后来被人改为“音某” 。
例如,《诗.周南》云“薄之掇之” 。《毛传》曰:“掇,拾也 。”陆德明《经典释文》说:“拾,音十 。”
这种“注音”的方法,叫“直音” 。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有些字无法注音,比如“丢”,没有另一个字可以为其注音 。
还有一种注音的方法,和“直音”很相似,是利用同意不同调的字来注音 。
例如,“刀”,《康熙字典》注为“到平声” 。这就比简单的“直音”注音好了一些,把声调注明了 。
但在拼音注声之前,真正的好方法,是 “反切” 。
“反切”,是汉语音韵学的开端 。
七
反切,汉末已有此方法 。开始,此法称“反”,又叫“翻” 。唐代,很忌讳“反”字,遂改为“切” 。反切,是后来的统称 。反和切,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拼音 。
三国魏孙炎著《尔雅音义》,使用“反”注音 。但此书已佚 。
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广韵》 。
《广韵》的前身,是《唐韵》 。
《唐韵》的前身,是《切韵》 。
《切韵》为隋代陆法言所著,书成于隋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 。比较系统地使用了“反”的注音方法 。
反切注音,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字来 。
例如,“相”,为“息亮切” 。原来叫“息亮反” 。
反切的原理,是上字代表声母,下字代表整个韵母 。
反切也有局限性 。对于古人的反切,要遵循两个原则——
1,反切上字,只取声母,不管韵母和声调;
2,反切下字,只取韵母和声调,不管声母 。
其实还有许多细则,不必详述 。
【古代的文字是如何拼读和传播的?】汉字如何拼读,如何传播,一是靠直音反切,二是靠学校和收门徒,大致就是这样了 。
推荐阅读
- 吃皮冻的好处和坏处
- 寿喜锅汁放多少 超市买的寿喜锅汁怎么用
- 制作猪肚鸡汤的做法窍门 猪肚鸡汤的做法窍门
- 裴川贝瑶的小说叫什么 裴川贝瑶小说叫什么名字
- 如何维护乳胶床垫
- 喝隔夜的白开水对身体有害吗
- 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水平如何
- 白果熬粥最多放5粒,但是一般情况放2~3粒是比较合适的 白果熬粥最多放几粒
- 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哪些星座一见到喜欢的人就忍不住“脸红”?
- 海瓜子怎么做好吃的全部内容 海瓜子怎么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