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排泄物 女人这分泌物又黏又湿还很臭( 二 )


如何清除耳屎?
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有的呈粘稠样的物质 , 俗称耳屎 , 医学上叫耵聍 。
耵聍暴露在空气中易干燥 , 形成小片物 , 在吃东西时咀嚼张口 , 随着下颌关节运动多数会掉出来 。 有的人耵聍是粘状的 , 俗称为油耳或糖耳(这种人往往伴有腋臭) , 常被误认为 是流脓 , 其实 , 这并不是发炎流脓 。
有时过多的耵聍和外耳道脱落的上皮、灰尘混在一起 , 可形成大的硬块 , 阻塞了外耳道 , 医学上叫耵聍栓塞 。 如外耳道瘢痕狭窄 , 耳毛过多或有慢性炎症等原因 , 影响耵聍排出时 , 发生耵聍栓塞机会就多些 。
有的母亲见婴儿外耳道有少量的耵聍 , 常用发卡等物给孩子挖 。 我们认为以不挖耵聍为好 , 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 引起发炎 。 成年人有少量的耵聍 , 也以不动它为好 。
如果耳屎过多阻塞了外耳道 , 影响听力或有不适等症状 , 当然应及早取出来 。 最好请医生来处理 。 如果干性耳屎过多 , 在洗 头、洗澡或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内 , 会使干硬的耵聍吸水后膨胀 , 致使病人听力减退 。
耳屎内有丰富的养生营养物质 , 在潮湿和温度合适的条件下 , 细菌易生长繁殖 , 这样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发炎 。
耵聍栓塞引起耳部症状者 , 特别是干硬的耳屎 , 医生常给病人用5%小苏打液滴耳 , 每日3-4次 , 每次2-3滴 , 3日后待耵聍软化 , 由医生用特制的钩子或钳子取出来 , 或用温盐水冲洗出来 。
耳垢你不知道的六个秘密
很多人都喜欢掏耳朵 , 认为常掏耳朵是保持身体洁净的一种养生方法 。 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近日 , 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 , 总结出藏在耳垢背后的秘密 , 一起来看看 。
1.耳垢能防止耳朵发痒
耳垢的一个实际功能就是能对耳朵起到润滑作用 , 就像眼泪能润滑眼睛一样 。 适量的耳垢能避免耳朵发干发痒 。
2.掏耳朵弊大于利
这种黏性物质是由具有润滑作用的分泌物、脱落的皮肤细胞、污物和灰尘构成的 , 大部分的耳垢能够自行被清理出来 。 下颚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说话或是咀嚼) , 都能将耳垢推出耳道 , 并不需要棉签 。 实际上 , 试图清理耳垢的做法弊大于利 , 很可能使耳垢被进一步推进耳道而不是被清理出来 。 大多数专家建议人们不要去理会耳垢 , 除非它影响到了你的听力 , 不养生 。
3.耳垢反映汗水味道
有些人的耳垢较湿润 , 而另一些人的耳垢更干燥 。 如果你的耳垢呈现为白色片状 , 这就意味着你的汗液不会那么难闻 , 因为这表明你体内缺乏引起体臭的物质;如果耳垢呈暗色且发黏 , 这就意味着你的汗味儿很难闻 。
4.耳垢因种族而异
美国费城莫耐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研究者发现 , 与汗水一样 , 耳垢中的化合物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差异:能够生成气味的分子在白种人耳垢中的数量普遍高于东亚人 。
5.压力或恐惧会增加耳垢的分泌量
耳朵中有助于耳垢分泌的腺体被称为大汗腺 , 而大汗腺(也称顶浆分泌腺)也负责生成具有臭味的汗液 。 根据美国演讲、语言和听力协会的研究显示 , 压力会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 , 也会让大汗腺产生更多的耳垢 。
6.“清水加棉签”是最有效地清理方式
切忌不可用材质较硬的工具去掏 , 更不要用蜡烛来燃烧耳垢 , 否则就会造成烧伤、耳道堵塞或鼓膜穿孔 。 如果一定要清理 , 在淋浴时 , 用少量的温水清洗耳朵 , 然后用消毒棉签擦干耳道 , 这样会更安全、更干净 。
【人体的排泄物 女人这分泌物又黏又湿还很臭】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 , 您应该已经知道耳屎多是怎么回事了吧 , 您也应该知道耳屎是怎么形成的了吧 , 那小编希望您可以在意一下自己的耳朵哦 , 也希望您可今天的消息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