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 。
你可以讲成语故事,注重知识性的,容易出错的成语 。
比如洛阳纸贵的故事.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 。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 。
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 。左思《三都赋》中的洛阳城,早已被无情的历史风雨化作一片废墟,而今日的洛阳城又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 。
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间,看到今天的洛阳,他一定会有一部更加精美华采的《三都赋》风行洛阳街头,也将会有一段新的关于“洛阳纸贵”的佳话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是我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 。
(选择、简答、简析)(2)演说中阐发的“三事”——“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一日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二日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列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 。三日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 。以上三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
(选择、简答)(3)演说中强调的几件事,都是有针对性的,含有匡正时弊的目的 。当时北京大学校风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中列举之各种腐败现象在校中确实存在 。演讲中虽对“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但对这类现象痛加针砭,大有催人猛醒之势 。即使如今社会,在我们的大学中,这三个方面的腐败现象也是存在的,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蔡先生的演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
(4)蔡元培提倡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具有深刻的内涵,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升官致富,克服庸俗,正是为国家、民族发展,为科学进步,才是高尚的灵魂,体现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 。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种精神 。
(选择、简析)(5)文中始终贯穿着对比论证方法,有破有立、观点鲜明 。“研究高深学问”和“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形成对比,“爱惜分阴,孜孜求学”与“放荡冶游”、“光阴虚度,学问毫无”、“误己误人”形成对比;“束身自爱”、“有以励人”与“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形成对比;“敬爱师友”、德国商店文明待客与“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形成对比 。演说中的对比论证方法,使得主旨突出,针对性强 。
(选择、简答)(6)演说中有痛心地对腐败现象、道德沦丧、行有不正的指陈,有对“研究高深学问”、“束身自爱”、“敬师爱友”意义的激越的阐发,也有设身处地对“误己误人”者、“德之不修者”、“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者的忠告 。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最后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 。足以见蔡先生情理并重、恳切告诫、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的演说风格 。
(选择、简答)(7)本文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诚为中国现代演讲之经典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就是要使同学们继承中国语言的优
良传统、具有汉语简练、典雅、通俗、明快的语言表达能力 。
推荐阅读
- 小学生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 小学生语文文学常识
- 大学语文常识知识点 大学语文常识知识
- 语文常识积累小学 语文常识梳理小学
- 红酒小知识简短 红酒饮用小知识
- 医学小知识普及 红酒医学小知识
- 香槟小知识
- 红酒有趣的小知识 关于红酒的小知识
- 红酒小常识发朋友圈 红酒小常识
- 红酒小常识发朋友圈 红酒的小常识
- 葡萄酒知识测试题 葡萄酒知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