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园欺凌常识内容 防校园欺凌常识( 二 )


而转变学风的关键,在于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本,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良性转变 。在心理学看来,态度是指对某种对象作出的前后一致的反应,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 。
学习态度可以视为学生预先对学习中的种种情况作出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态度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持久性 。但这并不等于说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当形成态度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学校有效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实现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校园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建设文明校风 。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
【防校园欺凌常识内容 防校园欺凌常识】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孟母教子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提出一定的具体要求 。要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让他们的人格、修养和敬业精神影响学生 。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现在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放弃了很多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尤其是中小学,因法律法规不作为考试的科目,一些学校甚至于虚设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安排 。
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 。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要用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 。
此外,对违法犯罪的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会助长其他学生的阴暗心理 。对违纪违法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
处罚 。
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 。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 。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 。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 。
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 。
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 。
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
(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 。
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 。
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