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研组教学设计( 二 )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 , 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 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
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
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 , 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 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
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引入课题】
实验步骤
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 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 , 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 又称电力 。例如 ,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 , 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1、燃煤发电的过程
【板书】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 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 , 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 , 就要设计一种装置 , 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 ,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 , 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 , 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
【板书】3、原电池原电池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教研组教学设计3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 “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 , 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 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 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 , 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 , 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 , 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 , 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 , 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 , 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 , 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 , 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 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 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 , 突破重点 , 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 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 , 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 , 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 , 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 , 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 , 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