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直播观后感( 二 )


航天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有关,人人受益也 。故可知,光阴逆旅,点燃梦想,不负使命,造福苍生,是为航天事业之初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力民族复兴 。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揽月,遨游太空 。着眼人类未来,是为格局;立足国家实力,是为务实;弘扬探索问天之精神,是为信仰;以太空为舞台,科研丰收,造福人民,是为果实 。如此者,既有战略之高度,复有高尚之使命,则知人人有责,国家与共 。
故可知,宇宙为家,上天真英雄 。勇者无畏,大爱利苍生 。重塑信仰,民族复兴 。诚所谓:心无国胆人无根,人有担当国有梦 。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直播观后感3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 。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 。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 。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 。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 。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 。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 。但是它释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 。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 。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 。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 。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 。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直播观后感4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未来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首飞意义重大,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了这场硬仗、关键仗,增添了完成后续任务的强大信心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不惧风险挑战、勇于突破、敢于登攀的强大精神力量 。
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中国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 。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 。

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 。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 。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中国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