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年级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二 )


(四)金文
我们今天能面到的另一种商代文字是“金文”  , 如果说甲骨文是用来与祖先沟通再的话 , 那么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 则是为了垂诸后世 。
一些学者推测 , 寻找铜、锡矿石 , 可能是导致厦商都城频繁迁徙的原因之一 。命人铸造这些青铜器的商王和贵族们一定相信 , 当自己也变成祖先时 , 仍然可以通过文字 , 清晰地生活在儿孙们的世界里 , 他们的生命不再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瞬间 , 而是无尽的血脉传递中的一个环节 。
借助汉字 , 自然的血缘关系被提升为神圣的仪式和信仰 。中国最初的国家就是在这种仪式和信仰上建立起来 。这正是后来华夏民族文字崇拜的源头 。
(五)从宫廷到民间

“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 作为基本的文化常识 , 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着 。但在童年和青春期 , 汉字却不能给创造它的劳动者带来福祉 。已有的考古学事实告诉我们 , 原始的汉字出现在祭祀的神器上 , 成熟的中国文字产生在宫廷中 。即使我们今天无法见到的 , 那些写在竹简和木牍上的商代文字 , 其使用成本也不是普通劳动者所能承受的 。
但是汉字一旦长大成人 , 就不会再蜷缩于宫廷中和祭坛上 。“黑夫家书”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家信 , 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年……
虽然在这封信出土之前 , 考古工作者找到了难以计数的先秦古交字 , 但是它们全都是官书史册、圣贤典籍 , 像这封普通人所书 , 传递普通情感和需求的家书还绝无仅有 。正是因为这样 , 在汉字的历史上 , 这些文字才显得弥足珍贵 。它表明汉字已经从祖先、王权的高天 , 向世俗的平地缓缓流淌 。这种伟大的转变 , 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曲阜孔庙 , 传统中国最神圣的地方 , 至高无上的皇帝到此都要顶礼膜拜 。在大成殿中 , 悬挂着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万世师表”的匾额 。孔子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老师 , 但他是第一位把知识传授给平民百姓的“先生” 。
在孔子之前 , 老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战国时候 , 由于宫廷权力的失落 , 所以教育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 , 孔子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
孔子是个遗腹子 , 父亲是鲁国的一位低等级贵族 , 蒙父亲的余荫 , 孔子在鲁国的庙堂中接受了最基础的教育 。
以后 , 他当过鲁国的司寇 , 他也到各处去 , 带着他的学生去游说 , 实际上他也是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是他的仕途不太顺利 。
大约从三十岁开始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私家讲学”的先河 。据说 , 杏坛是孔子授业的地方 , 也许这里就是汉字流向民间的源头之一 。
汉字以及汉字承载的知识在民间的传布 , 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 , 也是最辉煌的“诸子百家”的时代 。每一位开宗立派的学者 , 都会有一座属于他的“杏坛” , 汉字从这一座又一座的“杏坛”流向更广阔的天地 。
(六)书同文字——小篆
但是随着书写者的增多和书写工具的演变 , 汉字本身的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变化着 。
春秋战国时期——
七个诸侯国各自为政 , 废弃礼乐 , 从而导致天下“车途异轨 , 律令异法 , 言语异声 , 文字异形” 。汉字将怎样度过这段混乱的历史呢?
公元前221年 , 秦王赢政借助“商鞅变法”后一百多年里积攒的力量 , 并吞六国 , 江山统一 , 为汉字的规范和统一提供了必须的政治环境 。
公元前223年 , 李斯奉诏整理六国文字 , 规定了统一的书写系统——小篆 。在始皇帝昭告天下的文告中 , 将“书同文字”列为自己最显赫的功绩之一 。这是“文”与“字”合成一个词 , 第一次出现在汉字的长河中 。
此后在汉字统治的疆域中 , 虽然仍并存着数以百计的方言、子方言 , 但天南地北的人写一样的字 , 读一样的书 , 承接一样的历史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