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书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 五 )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此处再结一句,以示其“买脰”、“墓葬”之功不可灭) 。
解释:
①“为人记”,替它写了这篇墓碑记 。“记”,不是记述,而是指这篇文章 。②“明死生之大”,阐明死的重大意义 。“死生”,偏义复词,偏“死”,“生”无义 。③“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语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有”,同“或”,或许 。作者用的是委婉说法,使行文有波澜 。
写法指要:
前段说五人之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大意义,本段更进一层说五人激于义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这就站得更高了 。作者在行文上也很讲究,连用四个长句,气势磅礴,波澜横生,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用的是“卒章显志”旧法,却又有其创新之处,读后使人胸襟开阔 。五人之死,有此篇碑文,千古不朽矣 。
(九)齐背全文
2020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
2.背诵全文 。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与作家作品
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
1.教师范读,正音 。
补充注音:
2.补充注释:
(1)不能得日:得到阳光 。
(2)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听得到 。
(3)日过午已昏:屋里光线昏暗 。
(4)庭阶寂寂:少有人迹 。
(5)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
(6)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
(7)相为应答:为她做出回答 。
(8)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天 。
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 。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
2.课后练习二、三 。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
1.订正课后练习二、三 。
2.请学生朗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
二、讲读课文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
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 。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
提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
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 。辟,开 。垣墙,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 。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