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内搭帐篷住宿,一晚1688元,你愿意吗?睡在遗址边、古墓旁,你敢吗?( 二 )


在博物馆内搭帐篷住宿,一晚1688元,你愿意吗?睡在遗址边、古墓旁,你敢吗?

文章插图


洛阳博物馆的“神秘客”主题活动
定价与支出成本直接相关 。“这样的剧本应该是独家定制 , 是行业里收费最高的一种 。”从事剧本杀编剧工作的龚女士介绍 , 这些博物馆的剧本要融入其馆藏文物和特定的历史知识 , 还要结合博物馆的实景 , 完全是定制的“一馆一本” , “创作时间预计3个月 , 编剧还要提前查阅大量资料 。”龚女士直言这样的剧本“六位数起步” , “当然如果是我应该会给个‘友情价’ , 毕竟知名博物馆找我约稿 , 讲出去也是很抬身价的事 。”
运营、人力等成本也不容小觑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 今年2月11日起 , 上海博物馆每周加开两个夜场 , 一个夜场光场地运营支出就超过5万元 , 每次需要50—100名工作人员加班 。虽然洛阳几家博物馆探索的夜宿活动每场仅接待50人 , 比上海博物馆夜场3000人次少得多 , 但持续时间长、活动也更为特殊 。
剧本杀是否精彩 , 与幕后团队关系很大 。业内人士以非玩家角色NPC为例 , “演员除了要有基本演技 , 还得了解历史文物知识 , 特别是一些活动在剧本杀之外还有研习互动 , 需要这些演员学习 。”此前上海曾有机构推出沉浸式戏剧 , 每场20人左右 , 单人收费至少要500元以上 。
“不能因为收费高就否定其公益价值和社会意义 。”业内人士陈先生认为 ,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 文博行业需要创新探索 。他建议 , 随着活动推进成本摊薄 , 收费的同时也可以提供部分优惠名额给学生等群体 , 扩大活动参与面 , 进一步增强公益性 。
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近年来 ,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鼓励文博单位积极创新 , 《博物馆管理办法》中曾多次提及这一点 , 如其中第三十条就明确“鼓励博物馆研发相关文化产品 ,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 开展专业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 。
“毕竟在博物馆看到的都是真正的国宝、世界文明的成果 , 必要的消费是值得的 。”采访人员走访获悉 , 相比价格 , 不少文博爱好者关注更多的是“物有所值” 。
“目前一些博物馆推出的增值服务 , 跟收费相比服务内容还不够好 。”采访人员走访时 , 一些市民也抱怨部分博物馆的增值服务定价开始走高 。文博爱好者黄女士就抱怨一些博物馆义务讲解信息较少、互动性差 , 推出的增值专家讲解单人收费就200元 , 但内容还是较浅显 。“网上拼单50元就有 , 讲解人虽然没有专家头衔但是效果和互动都不错——但这样的行为往往属于灰色地带 , 一些文博场馆不允许 。”
在博物馆内搭帐篷住宿,一晚1688元,你愿意吗?睡在遗址边、古墓旁,你敢吗?

文章插图


水族馆等自然类夜宿活动
“激动得跳起来的”方雷也坦言 , 看完洛阳几家博物馆的活动介绍后“又坐回去了”:“我相信沉浸式剧场、剧本杀这样的活动对于传播历史知识是一种创新 , 但对于我这样年龄较大的人来说 , 最吸引我的反而是特殊环境里‘沉浸式’欣赏文物以及和专家交流 。”据他介绍 , 大英博物馆的夜宿活动一般会根据特展制定一个主题 , 参观者能“抢”在自己喜欢的文物旁铺睡袋休息 , 半夜甚至能起来看文物 。第二天开馆之前 , 夜宿的参观者能在其他观众进入之前欣赏特展 。“比起沉浸式戏剧 , 我更希望有沉浸式观展 。”方雷说 , 此次举办活动的博物馆除了文物还有遗址 , 如果可以设计更多实地探访的活动就更好了 。
“相比以价格来分不同的受众 , 我更希望每次活动能明确参与者的年龄或知识结构 。”方女士建议 , 强化博物馆的公益性 , 可以将活动内容划分一定等级 , 比如入门型、普及型、进阶型等 , “很多活动很热门 , 好不容易‘抢’到的观众有些觉得太简单 , 有些觉得听不懂 , 活动与观众不匹配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