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中学类型历史传统教学方法5篇( 五 )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
3、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
四、本课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
1、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 。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
五、本课难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
六、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 。以webquest为载体,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网络探究的形式 。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webquest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
在此当中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 。
如何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
中学类型历史传统教学方法范文5
课标内容: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①唐朝疆域的四至;
②唐朝与___的关系;
③唐太宗尊为“天可汗”;
④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⑤文成公主入藏;
⑥金城公主入藏;
⑦唐蕃会盟 。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
2、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
2、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
3、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