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蚕茧的颜色( 二 )


1.把握喂蚕时机,提高熟蚕均匀性 。
养蚕进入5龄后期,部分蚕会出现成熟的症状,蚕体逐渐变得透明,桑叶的摄入量逐渐减少,最后停止进食,同时体内的蚕尿、蚕粪也会逐渐排出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未能把握好蚕茧下茧时机,导致后期蚕茧质量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当吐丝时间过早时,茧中死蚕会更多,薄皮茧的数量也会明显增加,很多茧的白度达不到正常茧的白度 。如果缫丝时间太晚,初熟蚕会到处找吐丝茧的位置,容易造成木印茧、双宫茧等不好的茧,也会降低茧的白度 。正常情况下,当蚕基中成熟蚕数量达到5%以上,但不超过10%时,养殖户需要使用适当的蜕皮激素 。未熟蚕吃了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后,会在短时间内逐渐成熟,缫丝阶段的熟蚕均匀度会有所提高,后期结茧质量往往会有明显提高 。
2.控制桑叶蜕皮激素的量 。
喂桑叶时,要注意桑叶的量 。1-3龄蚕叶中桑叶的量相对较少,每次桑叶的量不宜过多 。但在饲喂4-5龄桑叶时,蚕的体型会明显增大,所需桑叶量也会明显增加 。此时适当增加桑叶的用量,有助于提高后期蚕茧的质量 。有一个阶段桑叶的量非常关键,可以说直接影响到缫丝的情况 。这个阶段是在缫丝前喂含蜕皮激素的桑叶,给蚕喂蜕皮激素,也就是说这是最后一次放桑叶了 。如果桑叶量不足,未成熟的蚕可能不会成熟得这么快,会影响缫丝的均匀性 。后期未成熟蚕排出蚕尿、蚕粪等蚕 。同样,当桑叶量过多时,蚕座内剩余的桑叶过多,部分蚕会直接在桑叶内吐丝结茧,容易形成木茧,对茧的白度也有明显影响 。饲喂含蜕皮激素的桑叶时,桑叶的量不宜超过3层,一般控制在2层以内,根据蚕的成熟情况而定 。

【蚕茧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蚕茧的颜色】3.选择合适的线束,以降低不良茧率 。
在我家养蚕的早期,我们也使用过各种各样的马具 。一开始我们用的是蚂蚱马具,也就是我们自己用稻草做的马具 。当时收割水稻主要靠人力 。每次水稻收割后,把稻草收集起来,晾干,切成同样的长度,然后我们用小工具制作蚂蚱马具 。用这种马具的时候,蚕茧的白度刚开始还可以 。马具一旦二次使用,蚕茧质量会明显下降,使用次数越多,次品蚕茧率明显上升 。当然,竹条也曾被用作马具,发现在数量适中、位置合适的地方结茧是正常的,而在竹叶过薄或过密的地方,会有一些竹叶粘在上面,结茧的质量会明显下降 。后期逐渐被方格蔟取代,摘蔟方便多了,蔟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小洞里只有一个茧,双宫茧很少 。农民在选择马具时,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还要考虑马具的合理性 。不符合要求的线束要坚决消除 。
4.上蛤的密度保持适中 。
有些农民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对养殖密度没有很好的控制 。比如在蚕的1-4龄阶段,养殖密度过高,容易出现大小蚕现象,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大麻烦,养殖密度过低,容易浪费桑叶,增加养殖成本 。缫丝时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蚕座内成熟蚕太多,蚕间对茧的活动空太小,容易形成双宫茧,茧的白度也会降低一个等级,经常变黄;饲养时密度过薄,方格茧中可能结茧不多,综丝利用率明显降低,有时综丝利用率不足70%,形成一定浪费,不提倡 。放置马具时,首先要观察蚕座内蚕体的数量 。如果密度过高,我们应该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线束的密度 。一般蚕体数量与栅综孔数量之比在90%以上,理想状态在95%以上 。当然这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农民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 。

5.未成熟和成熟的蚕是分开孵化的 。
理论上,同样的蚕种在同样的环境下饲养,吐丝结茧的时间会相对一致 。然而,在实践中,很难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 。总有很多原因,使得蚕进入5龄的时间不一致,有些要慢1-2天 。另外,5龄蚕期的管理没有跟上,最后蚕皱缩的时间也不一致 。如果把未成熟和成熟的蚕放在一起缫丝,成熟的蚕很快就会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始吐丝,而未成熟的蚕还在找桑叶吃,经常会排出蚕的尿液和粪便等 。落在其他蚕茧上,蚕茧的质量会下降,尤其是蚕尿,容易形成黄斑茧,茧价会明显低于正常白茧 。为了提高蚕茧的整体质量,养殖户在喂蚕时要观察蚕座内蚕体的情况,及时挑出明显的小蚕,还要观察用蜕皮激素喂蚕的情况 。发现少数蚕吃了桑叶后仍不吐丝结茧,而是爬来爬去找桑叶吃,分开喂,以后再安排分开喂 。
6.注意蚕房光线均匀 。
蚕房的光线问题很容易被很多养殖户忽视 。光照不均匀时,对蚕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1-5龄蚕期,光照较好的地方蚕的大小会比较好,而光照较暗的地方,蚕吃桑叶的情况不理想,大小会比较小 。喂茧初期,蚕房内光线会影响蚕的喂茧 。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成熟的蚕会避开它,聚集在相对黑暗的地方,导致部分地区喂茧密度过大,然后双宫的茧数会明显增加 。农户在选择蚕房时,不仅要考虑蚕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还要注意室内光线 。比如农村的一些老房子,室内光线比较暗,不适合作为蚕房 。其他光线太亮的地方,比如阳光可以直接照在蚕座上 。夏秋养蚕时,蚕房内温度容易高于28℃,也不适宜 。养蚕期间,养殖户应尽可能使蚕房内的光线相对均匀,这样也能提高蚕茧的白度 。

推荐阅读